第147章 刘知远和石重贵(2 / 2)
后来契丹几次进攻中原的时候,都是河东和河北一起出兵,当然河北是契丹进攻的重点,河东仅仅是顺便捎上。
刘知远在河东很随意的就击败了契丹的侵略军,但是石重贵和景延广以及后来的杜重威却是在河北打得很辛苦。要不是运气好,估计第一次就撑不住了。
而刘知远在河东地区击败了契丹军之后从来没想过再发兵进入河北,联合石重贵一起击败契丹主力。
这其实并不是刘知远不能,而是他不想这样做,他对于石重贵没感情,而且他和石重贵的关系并不好,他对于石重贵的结局也不看好,更为重要的是,他看不上石重贵这个人,他觉得石重贵不值得自己追随。
其实刘知远是个非常骄傲的人,内心十分骄傲,自尊心也是比较强,很多时间说不做那就是不做,他不想帮石重贵,所以一直到契丹方面灭了后晋,他都未曾对中原河北一带出过兵。
虽然石重贵好几次都给刘知远下达命令,让他赶紧南下勤王,但是刘知远却选择了忽视,就当做没听见,你能奈我何?
当时的石重贵肯定是不能奈何刘知远,这件事儿也只能作罢,到了最后刘知远和后晋的关系似乎基本上是半独立的状态,名义上还是听后晋的,但是却不听后晋的命令,在后晋和契丹的交战中不仅仅不出兵援助,而且还坐收渔翁之利。
只要是前线有晋军和契丹方面打仗输了,或者出现了逃兵之类的,刘知远立马就赶紧招过来充实自己的队伍。
这一点就比较有意思,石重贵在找他勤王的时候,他当做没看见,好像他和晋朝没有关系一样,但是这边招纳逃兵的时候,他又说他是晋朝的节度使,一直坚定地抗击契丹侵略,你们赶紧来投靠吧。
结果就靠这一招吸纳了数千人加入了他的队伍,在石重贵时代,他没有造反,很可能是因为他预测到了,看到了晋朝和契丹交手必败,所以他的目光很长远,他应该是准备趁火打劫契丹。(未完待续) ↑返回顶部↑
刘知远在河东很随意的就击败了契丹的侵略军,但是石重贵和景延广以及后来的杜重威却是在河北打得很辛苦。要不是运气好,估计第一次就撑不住了。
而刘知远在河东地区击败了契丹军之后从来没想过再发兵进入河北,联合石重贵一起击败契丹主力。
这其实并不是刘知远不能,而是他不想这样做,他对于石重贵没感情,而且他和石重贵的关系并不好,他对于石重贵的结局也不看好,更为重要的是,他看不上石重贵这个人,他觉得石重贵不值得自己追随。
其实刘知远是个非常骄傲的人,内心十分骄傲,自尊心也是比较强,很多时间说不做那就是不做,他不想帮石重贵,所以一直到契丹方面灭了后晋,他都未曾对中原河北一带出过兵。
虽然石重贵好几次都给刘知远下达命令,让他赶紧南下勤王,但是刘知远却选择了忽视,就当做没听见,你能奈我何?
当时的石重贵肯定是不能奈何刘知远,这件事儿也只能作罢,到了最后刘知远和后晋的关系似乎基本上是半独立的状态,名义上还是听后晋的,但是却不听后晋的命令,在后晋和契丹的交战中不仅仅不出兵援助,而且还坐收渔翁之利。
只要是前线有晋军和契丹方面打仗输了,或者出现了逃兵之类的,刘知远立马就赶紧招过来充实自己的队伍。
这一点就比较有意思,石重贵在找他勤王的时候,他当做没看见,好像他和晋朝没有关系一样,但是这边招纳逃兵的时候,他又说他是晋朝的节度使,一直坚定地抗击契丹侵略,你们赶紧来投靠吧。
结果就靠这一招吸纳了数千人加入了他的队伍,在石重贵时代,他没有造反,很可能是因为他预测到了,看到了晋朝和契丹交手必败,所以他的目光很长远,他应该是准备趁火打劫契丹。(未完待续) ↑返回顶部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