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:字色:字体:[]

满唐华彩 第196节(1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“试想当年之事,圣人欲立武惠妃为皇后,太子身为王皇后之养子,自是反对;张公出于忌惮武周,亦极力反对。”
  话到这里,李琮没有继续说下去,但薛白已听懂了。
  这一段话说的是三庶人案的起因……应该说是李琮这个皇长子多年观察下来,对于三庶人案起因的猜想。
  一个有威胁的皇子,一批阻碍了皇权的文官,互相勾结在了一起。在李隆基看来,该做何感想?
  “就是那年圣人在洛阳时,还发生了一桩事。”
  李琮深深看了薛白一眼,招手让他上前。
  “十三郎颍王李璬,曾向圣人秘奏,太子向他索要盔甲武器两千具。圣人巨怒,曾向张公问策,张公答说‘子弄父兵,罪当笞,况元良国本,岂可动?’”
  汉武帝时,太子刘据举兵谋反失败,田千秋平息事件,就是这么说的。儿子调皮不懂事,玩了玩父亲的兵马,打一顿便是了。
  “然后呢?”薛白问道。
  李琮摇了摇头,道:“我不知道。”
  “伯父如何得知此事?”
  “驸马张垍曾私下告诉我的。”
  薛白隐约意识到这才是三庶人案引发的关键,武惠妃骗李瑛到宫城去拿盗贼之事,显然有太多可疑之处。李隆基那样皇帝,岂会轻易被骗了?
  “问题是……颍王李璬哪里来的二千具盔甲?”
  “他定然没有,连我都没有。”李琮笃定道,“但十三郎当时与太子处境类似,都是生母被冷落,他们交往颇深,因此,圣人愿信十三郎的话。”
  “此事太可疑了。”薛白道:“张垍又是如何得知的?”
  “张垍与任何人都很亲近。”
  薛白又问了许多问题,李琮却都不知,他已将所有知道的都告诉他了。
  “那,伯父可知草诏一事?”
  “听闻太子当夜制造了一份假诏骗开了宫门。”
  薛白踱了几步,试探地问道:“那若是证明颍王当年是诬告了太子,如何?”
  “平反不可能。”李琮眼珠飞快地转动了一下,低声道:“但或能改变圣人心意。”
  他一瞬间意识到一个问题——没有人能证明颍王是诬告,因为圣人从来没有与人提过此事。那么,谁跑去主动向圣人证明,就表明谁在暗中揣测圣人心意,会死。
  可见,只要圣人还在,平反三庶人案,很容易死。
  但李琮没有说出来。
  薛白不动声色,问道:“此事,驸马张垍、杨洄,咸宜公主,颖王李璬,寿王李琩,李林甫,都知晓的?”
  “不错。”李琮目光闪动,点了点头,又道:“张垍既然知晓,宁亲公主应该也知晓。”
  “皇八女宁亲公主?”薛白前几日已听唐昌公主说过她,问道:“她是李亨的胞妹?”
  李琮从来没想过这一层,愣了愣……
  ***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