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:字色:字体:[]

满唐华彩 第863节(1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“他既会造纸、刊报,便有能耐以此左右民心舆情,诸王孰贤孰愚,圣人如何想是一回事,报纸如何刊是另一回事。”
  “你是说,天下诸州县皆有薛白之报纸?”
  “报纸算甚?还有飞钱。我们在偃师时即开始私铸铜币为储备,为商旅、富户、官员甚至军队兑钱币,仅放利一项,年收便比得了一府的租钱。你想,这些钱足够做哪些事?”
  李琮不敢想,他目光落在杜妗手里的籍册上,终于明白为何她总有看不完的文书。
  “还有。”杜妗继续道:“杨国忠怂恿圣人到蜀郡,他却忘了,南诏之乱是谁平定的。”
  “薛白在蜀郡也有部下吗?”
  不怪李琮总问这样的话,他被禁锢在十王宅太久,对国事的接触太少,许多事确实是不知道。
  杜妗没答,而是道:“圣人察觉到了,认为他居心叵测,可其实他想做的只有一件事。”
  “什么?”
  “平冤昭雪。”
  李琮一愣,喃喃道:“薛平昭?”
  “是,他被发落为官奴时,旁人问他名字,他虽还是个孩子却懂得用平生志向起名。”
  杜妗说罢,不再开口。
  李琮等了很久,想问她如今薛白既死,所遗之物如何处置。但话显然是不能这么说的,他遂道:“待解了长安之围,我一定平反三庶人案。”
  “这是他的愿望,可惜他看不到了。”
  杜妗悠悠叹息了一声,却没有表态愿意效忠李琮。
  李琮只好说了些无关痛痒的话,然后问道:“不知二娘你往后有何打算?”
  “我?我能有何打算,只想着若是他能恢复姓名,重回宗祠,我便再无所求,他留下的这一大摊子,交出去罢了。”
  李琮听闻薛白留下这些势力有可能交到自己手上,不由激动,但还是留了个心眼子,假作不知情,问道:“薛平昭?”
  他是第二次念到这个名字,这次,杜妗听了却是语气立即淡漠下来。
  “殿下既收了边令诚为心腹,何必故作不知?若不愿出手,直言便是。”
  “误会了,时隔已久,当年旧事许多已无法辨别真伪……”
  杜妗再次打断他的话,道:“我明人不说暗话,薛白正是废太子瑛第三子李倩,殿下若愿让他重返宗祠,成全他的遗志,那他谋划的一切,本就是为了助力殿下,物归其主便是。”
  李琮听得“物归其主”四个字,感觉到了自己的强大,他是长子,储位、帝位原本就应该属于他。
  比起能得到什么,人更在意的是不能失去什么。他不由自主、心甘情愿地落入了杜妗言语的陷阱。
  “若殿下做不到。”杜妗又道:“那便是薛白看错人了……”
  “没有看错人。”
  李琮语气顿时坚决了起来,展现出了他一直便有的担当。
  “我始终相信三个弟弟蒙受了大冤,故而收养二弟的孩子们并视为己出。当年我到宫中领他们,听闻李倩夭折,心中震恸,但不知他是如何活下来的?”
  “他如今还是死了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